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城市 > 安顺

筑牢“幸福宅” 托起“安居梦”——2022年安顺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显著

2023-02-03 10:46
来源:安顺日报  
字号:

“从没想到有一天能搬到城里,更没有想到后半辈子能享受这么好的居住环境。”段幺妹是西秀区彩虹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搬迁户,2018年从西秀区新场乡搬到安置点,谈及搬迁后的生活,她用两个“没想到”形容自己的感受。

目前,段幺妹的儿子已大学毕业,女儿在社区旁的启新学校上学,她和丈夫在社区旁的创业街经营着一家小饭馆,一个月有五到六千元的收入,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彩虹社区搬迁户段幺妹正在小店里忙碌着

段幺妹搬迁后的稳定生活,是安顺市众多搬迁群众的一个缩影。

在脱贫攻坚期间,安顺市成功搬迁8.21万人,很好地完成了“搬得出”这个“前半篇文章”。但易地扶贫搬迁不能一搬了之,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加强后续扶持最为关键。

过去一年,安顺市持续深化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多渠道促进就业,培育壮大产业,创新治理,促进融入,全面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在2022年前三季度全省市县推动高质量绩效评价监测指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成效”中,安顺市得满分“100分”,位列全省第一。

聚焦稳岗就业保障群众就业有出路  “刚搬到城里时,想着什么都需要花钱,担心日子过不好,现在想来,之前的顾虑是多余的。”回忆起刚搬迁时的情景,关岭自治县易地扶贫安置点同康社区搬迁户刘伟伟,心里有许多顾虑。

关岭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

“搬到城里后,我参加了社区组织的电商技能培训,现在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椒香源食品有限公司担任电商主播,一个月保底收入3500元,还有提成。”刘伟伟笑着说:“有了稳定的就业,搬迁群众在城里生活的信心更足了。”  搬迁群众从大山里搬进城里,买菜要钱、乘车要钱、水电要钱……样样都要花钱的新生活,成为搬迁群众内心最大的担忧。  搬家容易搬“心”难。如何才能让搬迁群众安心?就业,就是搬迁群众心中的“定心丸”。

关岭扶贫车间内正在工作的工人

一年来,安顺各易地扶贫安置点精心组织劳务输入、积极落实培训就业各项政策、挖掘开发公益性岗位,推广使用“安心干”人力资源创新平台、强化“三类人员”监测帮扶等措施,努力促进搬迁群众充分就业。

关岭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在打包装货

在关岭自治县同康社区,扶贫车间建在高质量就业培训基地,该基地集特色培训、就业推荐、公共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就业培训监测等功能为一体,通过引进人力资源公司、劳务公司、职业技能院校,打通市场需求与劳动力需求之间的壁垒,为搬迁群众提供优质的技能培训、精准的岗位推荐、周到的跟踪服务、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

镇宁谐美社区搬迁群众正在制作木娃

在镇宁自治县谐美社区,通过技能培训“增技”、专业服务“增能”、渠道创建“增收”,结合入住景宁小区的雕、织、绣、染、画、品民族手工企业,以传统工艺技能培训赋能让搬迁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

镇宁谐美社区搬迁群众正在纺织

在紫云自治县城东社区,通过摸清意愿、加强培训、健全台账,引导群众外出务工就业、引进企业增岗就业、田园务工拓展就业、“公益十岗”托底就业、扶持创业自主就业,推进“四族”并进,多措并举帮助搬迁群众实现稳岗就业增收。  一条条惠民就业措施,全力以赴稳就业。据市生态移民局数据统计,截止2022年底,全市有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17941户42602人,已就业17941户40484人,户均就业2.26人,已实现搬迁劳动力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目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守住了未发生规模性“回迁”的底线,巩固了搬迁入住成果。

聚焦群众增收持续推进产业发展  “操作装订机、打包药品、把成品送往货库……”日前,记者走进紫云自治县云岭街道城东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清大苗方民族制药(贵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30余名工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他们大多为紫云城东社区的易地扶贫搬迁户。

云岭街道城东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清大苗方民族制药(贵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现在家门口上班,挣钱顾家两不误!”包装工伍二妹,2019年,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好政策,她一家四口搬迁到城东社区安置点。  刚搬到城里,伍二妹在紫云县城找了几份临时的销售员工作,都不固定,收入也不稳定。  面对搬迁群众的困境,城东社区迅速行动,会同县招商部门,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清大苗方民族制药(贵州)有限公司、紫云信诚科技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厂房设在离搬迁点约50米的就业楼,用以安置搬迁群众就业。  2022年3月,清大苗方民族制药(贵州)有限公司正式投产。在社区就业宣传与协调帮助下,伍二妹“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  产业连着就业,是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支撑。

云岭街道城东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安顺市把培育产业作为易迁群众“逐步能致富”的治本之策,以安置区为中心,建设产业基地,创办扶贫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龙头企业,推进后续扶持产业发展,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从而真正实现“人人有事做、月月有收入”。  让搬迁群众端上结实的新饭碗,产业培育是关键支撑,资金哪里来?安顺市积极争取各方项目资金,围绕安置区发展产业。  ——统筹落实中央财政衔接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发展补助资金项目30个,衔接资金7037万元,已完工24个、在建6个。  ——统筹落实省级财政衔接资金项目9个,衔接资金434万元,已全部完工。  ——谋划东西部协作资金实施项目16个,资金3608.4万元,已完工9个、在建7个。  ——积极盘活迁出地资产,整合各项资金,在3000人以上安置区建立集体经济8个,在800人以上安置区谋划市级产业示范项目6个,新建安置区产业企业(帮扶车间)8个,目前各项目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全部建成后,预计覆盖搬迁群众4万余人就业增收。  产业发展有路子,群众增收有保障。数据显示,安顺市2022年建档立卡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13844.41元,同比增长24.27%;2022年工资性收入12016.17元,同比增长26.04%。

聚焦社区治理持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走进西秀区彩虹社区,一栋栋排列整齐的楼房,一条条干净卫生的街道,完善的基础设施,美丽的绿化带,三三两两的行人或匆忙或悠闲,小餐馆里,三五个孩子在吵闹声中享受碗中的美食。放眼望去,处处充满生活气息,呈现出一派祥和安稳的景象。

西秀区彩虹社区

在彩虹社区中心广场,一块巨大的“智慧大屏”矗立中央。“打造‘智慧社区’是为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搬迁群众”彩虹社区第一书记鲍中波介绍,依托“东西部项目”资金,彩虹社区完成全部107个单元视频监控安装,为搬迁群众安全生活提供了保障。  在关岭自治县百合街道,同心同康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均在社区下设“小区”,小区每栋楼实行楼栋管理,每栋楼有楼长,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办理就业、就学、就医、养老、社保、户籍等方面事项,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在紫云自治县城南社区,创新打造“爱心早餐店”“爸妈食堂”,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住得放心,住得安心,住得舒心。  要安置更要安稳。搬迁群众能融入,社区治理是根本保证。  为让易地搬迁群众快速适应新生活、习惯新业态、形成新风尚,2022年来,安顺市聚焦后续发展中的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强化党建引领,创新社区治理,把群众需求解决在家家户户、把精神培育融入点点滴滴。  全面推广“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模式和党建引领“一构架三清单”等组织模式,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作用发挥明显,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安置点村(居)“两委”人员足额配齐,工作有力有序。  依托互联网+,推动大数据服务应用,实现智慧管控、数据互通、入住率统计分析、社会治安预警、流动人口管控,推动社区治理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  结合宜居乡村建设思路,着力改变搬迁群众陈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引导搬迁群众树立良好风尚,切实解决安置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等“脏、乱、差”突出问题,努力创建整洁干净、安全文明的居住环境,搬迁群众融入度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通过多载体、多形式,在安置点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帮扶活动、“最美搬迁家庭”和“十佳文明安置点”评选等各类活动。  积极组建易地扶贫搬迁文艺队,举办文艺汇演、健身运动会、政策宣讲等活动,培育搬迁群众对安置点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积极构筑搬迁群众精神家园。

西秀区彩虹社区办事大厅

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与迁入地城镇建设一体规化、一体建设,大力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进一步提升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2022年,安顺市共打造智慧社区7个,通过一系列社区治理措施,保障了搬迁群众平安生活,守住了不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的底线,维护了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  踏上新征程,让搬迁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安顺正在努力绘出乡村振兴最大同心圆。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安顺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