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贵阳市白云区的贵州铝厂部分老厂房,而今是一处极具时空交错感的文创产业园。这家创建于1958年的铝企,在贵州乃至全国工业发展史上创造过多项纪录。
2002年,贵州铝厂参与中国铝业公司重组上市,分立为存续企业贵州铝厂和上市的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2014年以来,两家企业响应贵阳市“退城进园”号召,将优势产能迁至清镇市铝工业园区,续写贵州铝及铝加工这个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的新故事。
焕然一新的不只是厂区,把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注入传统产业,铝业转型的新故事更加精彩。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于以贵州铝厂、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等中铝贵州企业为代表的龙头铝企来说,新与旧的激烈碰撞,使企业的生产一线焕然一新,市场化发展之路也越拓越宽。
新技术:助力智能化矿山建设
7月24日,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猫场铝矿地上中控室内,技术工人紧盯显示屏,“隔空”调度百米井下的皮带运输。
井下,进口铲运机、凿岩台车、撬毛台车等大型机械设备有序作业,井下人员受实时定位系统管控,以保障安全作业。以数字化、智能化赋能矿山开采,铝土矿被高效采运至地面堆场。
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后,这一全国目前开采规模最大的单体铝土矿地下矿山,正努力打造“一键开采”的新模式。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直属机关党委书记赵剑英表示,通过“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猫场铝矿地下矿井开采技术得到优化,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综合利用率显著提升,矿山本质安全水平持续提高。今年上半年,共采出矿石48.7万吨,使用岩石掘进机采出矿石5478.4吨。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助力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在科技兴矿、科技兴安、数智化矿山、绿色矿山建设等方面加快步伐。该企业与贵州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开展了“复杂条件下铝土矿地下开采矿柱资源安全高效回采技术研究”“猫场铝矿废石胶结充填采矿工艺产业化研究”等科研项目。眼下,双方正共同申报“软弱顶板铝土矿安全绿色高效开采技术研发”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赵剑英告诉记者,企业还将凭借技术“组合拳”寻求突破,力争在下半年率先于铝土矿地下开采矿山中采用充填采矿法,把单采场的回收率提升到80%以上。
新产业:产业链向中高端跃升
在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合金化事业部熔铸车间,装满铝水的抬包车不断驶入厂房。巨大的天车将抬包吊起,滚烫的铝水顺着溜槽涌入熔铸炉。加入其他金属原料并经过高温锻造后,铝及铝合金扁铸锭、圆铸锭、铸造合金、铝合金圆铝杆等产品成型并下线。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合金化事业部生产管控中心副经理文东辉告诉记者:“省内铝加工高端制造起步晚,产业链终端多为中间产品。”近年来,在传统建筑型材市场需求转弱的情况下,企业基于已形成的产业优势,在可控范围内寻求突围。
通过与中铝材料院等科研院所及国内高校合作,该企业生产的工业型材、电子用铝材等逐渐具备了竞争优势,产品型号更加丰富,附加值也更高。结合客户的选品要求,过去看似高耗能、高污染的铝加工产业,如今的“含绿量”越来越高。
前不久,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收到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产品碳足迹证书。其中,合金化事业部的圆铸锭、扁铸锭、电工圆铝杆三类产品通过了碳足迹审核认证。至此,企业的五大主打产品全部通过该认证。
同时,该企业正与中铝材料院苏州分院协作,依托已建成达标的再生铝一期年产5万吨项目,对再生铝综合回收利用展开攻关。加快构建起“铝资源直供—铝合金生产—再生铝回收利用”的高质量绿色循环产业链。
新模式:耦合协同发展前景广
在贵州华锦铝业有限公司,从矿山运来的铝土矿通过拜耳法等先进工艺,经十余道自动化工序,在年产160万吨的生产线上被制成氧化铝产品。随后,一包包氧化铝被运往园区下游用于生产电解铝。
贵州华仁新材料有限公司目前是贵州规模最大的电解铝企业,满产可年产50吨电解铝。在该企业的电解铝车间,氧化铝经500KA节能电解槽电流分解,在300多台电解槽中被加工成滚烫的铝液。
今年上半年,贵州电解铝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57.9%,在全省工业生产领域表现亮眼。其中,华仁新材料“出力”不少。华仁新材料与华锦铝业同为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注资企业。
以铝为基,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的产业生态圈持续扩容。
中铝贵州工业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阳极车等铝工艺车产品,曾出口土耳其、印度、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近几年,该公司积极推动铝工艺车电动化,首台纯电动铝水抬包车不久前成功下线,并填补国内空白。同时,该公司还结合市场所需,研发制造了电动阳极车、电解铝槽巡检车、电动扒渣车等铝产业配套装备。
贵州铝厂有关负责人说,中铝贵州工业服务公司是贵州铝厂下属企业。按照产业生态所需,该企业不仅拥有自有装备制造实力,还形成了工业专业化维保、电力施工、信息智能控制、工业技术服务等新业态。未来,中铝贵州工业服务公司力争成为西南地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企业。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