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贵州

贵州:打好“产业牌” 奏响“振兴曲”

打好“产业牌” 奏响“振兴曲”

——我省乘势而上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春分时节,多彩贵州广袤大地,处处透着春天的蓬勃生机。

耕种繁忙。金沙县清池镇渔河村种植大户谢邦奎在地里忙着起垄、播种,“大豆玉米带状种植有赚头,‘一季双收’效益好”。

春茶飘香。雷山县16万亩茶园迎来采摘季,连绵起伏的茶山沁人心脾。望丰乡望丰村种植户石声荣满心欢喜:“200亩茶园每年茶青有3万斤左右,总收入有七八十万元。”

嫩苗吐绿。遵义劳仑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一片忙碌,现有智能育苗温室1.6万平方米,新品种示范基地200余亩,年产辣椒、茄子等嫁接苗和穴盘实生苗6000万株。

田畴乡野,一个个产业兴旺的场景,彰显着贵州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强劲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中之重。乘势而上开新局,贵州以产业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实施发展乡村产业五年行动,做好“土特产”文章。进一步优化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创建和标准化生产,做优做强产业链,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产业支撑。

  围绕“土特产” 做大特色优势产业

春风吹茶香,“争鲜”正当时。

清晨,湄潭县永兴镇流河渡栗香公司茶叶基地腾起阵阵薄雾,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茶园里,数名茶农腰挎竹篓,穿梭于茶丛,双手娴熟地在茶树上来回“飞舞”,采下一缕缕“春”的味道。

“由于管护得当,今年的茶青品质不错,我们正在抓紧采摘,争取卖个好价钱。”茶农冉建君对丰收充满期待。

一叶生一业。2022年,湄潭县茶叶种植面积60万亩、茶叶产量6.9万吨、产值64.74亿元,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以上来自茶产业,连续三年位居“中国茶业百强县”第一名。

贵州,92.5%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耕地零星破碎。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是破局的根本出路。

遵循山地经济规律,贵州立足资源禀赋,着力在特色上做文章,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打造了一批叫得响、过得硬、有影响力的农业特色品牌。

2022年,全省辣椒、刺梨、蓝莓等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绿色蔬菜标准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全国重要的夏秋蔬菜生产大省;猕猴桃、火龙果、刺梨等产业居全国前列;生猪、食用菌等产业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广袤田野间,一个个相对集中连片的特色产业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一个个蓬勃发展的支柱产业,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纳雍县厍东关乡,万亩玛瑙红樱桃花进入坐果期,“早春第一果”呼之欲出;在西市,5279亩羊肚菌采收正忙,鲜菇50元一斤的价格让种植户喜笑颜开……

紧紧扭住乡村产业不放松,贵州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动能更加强劲,农民群众的生活更加红火,希望的田野展现出无限生机。

  瞄准大市场 促进乡村产业升级

“早上刚发一车货去上海呢!最近订单不断,我们承诺从采摘到端上餐桌不超过24小时。”3月2日,龙里县家庭农场主王明强一见到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罗秀,就开始报喜,没想到,卖入香港市场的豌豆尖180元一斤,土特产比“洋玩意”还值钱。

龙里县湾滩河镇,紧邻省城贵阳,区位和农业资源优势明显,2017年获批“中国豌豆尖之乡”之称。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快完善,该镇瞄准粤港澳等大市场,通过“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方式,打造豌豆尖等富民产业。

王明强看准商机,于2021年办起了家庭农场,示范种植200亩豌豆尖核心基地,主动对接大型超市、蔬菜供应商,架起了全镇8000余亩豌豆尖销往北上广等地的桥梁。

在省外大市场畅销的“黔货”,不仅仅有来自大山的豌豆尖。

在乌蒙山区深处的毕节七星关茂源家禽养殖有限公司,每天10万枚鸡蛋的订单,是贵州“土特产”闯入深圳市场的试金石。而此前,茂源鸡蛋早已拿下了广州槎头蛋品批发市场宏达蛋品批发部40%的订单。

纳雍“滚山鸡”,同样“滚”出了一片天地。

“现在,我们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深加工,一只‘滚山鸡’身价能翻10倍。”贵州百凤亭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进言语中难掩自豪。凭着过硬的品质和品牌推广,“滚山鸡”身价暴增。2022年1至8月,该公司“滚山鸡”产业销售额突破9000万元。

种得好、养得好,还要卖得好。贵州立足资源优势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培育壮大“一县一业”,按照“稳生猪、增牛羊、扩家禽、促水产、兴奶业、养特色”的发展思路,挖掘增产潜力,提高规模化养殖比重和生产能力,打造了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今年,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30个,积极推动“黔货出山”。贵州正奋力在山地农业规模化上寻求突破,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做强产业链 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走进位于水城经开区的贵州初好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自动清洗、高温杀菌、灌装……经过多道工序,一颗颗刺梨果被加工成18种产品。

“种植与加工是‘孪生兄弟’,老百姓在地里种出‘新滋味’,厂里赋予‘新身价’,缺一不可。”该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钱品说,公司不仅“消化”了水城区出产的全部刺梨鲜果,还做精“原字号”“食字号”,通过延长刺梨产业链,打通上下游,带动刺梨种植户增收致富。

如今,水城区已形成集规模种植、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刺梨产业体系,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为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字号”转向“精字号”,贵州通过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扶持壮大加工企业、推动科技工艺创新等举措,支持加工企业聚焦主导产业,打造集标准化原料基地、集约化加工生产、便利化服务网络于一体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2022年,贵州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9%,农产品加工业从“初字号”转向“精字号”,生态“黔货”已成为时尚潮品。

阳春三月,黔西市大关镇丘林村桃李花竞相开放,公路两旁粉白相间,一幅明艳立体的春日画卷映入眼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赏。

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和3000余亩特色经果林,丘林村打造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景区,拥有特色民宿、农家乐39家,每年吸引游客10余万人次,形成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格局。去年,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8万元。

从发展一产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转变。各地不断挖掘乡村多元价值,从卖产品向卖风景拓展,带动乡村旅游、餐饮、民宿、康养等发展,推动农业“接二连三”。

产业花开百姓富。当下,贵州高原之上,产业兴旺正领航乡村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愿景正一步步变成现实。(记者 赵勇军 吴传娟)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州 振兴 产业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