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姜涛,来自革命圣地遵义,是贵州航天天马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电焊工……”2022年3月5日,姜涛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前,站在人民大会堂中的“代表通道”上,向中外记者讲述他35年来手执焊枪只做一件事,用手中的焊枪一次次超越自我,攻破国内焊接技术难关,获得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成长为一名“大国工匠”的故事。他亲手焊接的产品多次参加国庆阅兵,接受党和国家的检阅,向世界展示中国的强大。作为这次大会首场“代表通道”8名代表的最后一名代表出场,4分44秒铿锵有力的发言,姜涛向外展示了贵州及贵州代表团的良好形象。
从2018年3月起,在全国人代会期间,除了开设的“部长通道”外,首次创新开设“代表通道”。开大会的时候,代表们从东门进入人民大会堂会场,从东门到主会场的厅中,大会宣传组用红地毯铺设了一条20多米长的“代表通道”,来自不同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与中外记者“零距离”接触,展现风采的同时,直接回答社会关心的话题,这在全国两会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从那时起,贵州代表团杨昌芹、傅信平、罗鹏、石丽平、查艳、姜涛等代表陆续走上了“代表通道”。
5年来,“代表通道”充分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走上“通道”的全国人大代表发自内心地说:“把我们劳动者的心声畅通无阻地反映上来,实际上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体现。”同时也见证了“黄金十年”的贵州。贵州飞快发展的十年让人难忘,尤其是贵州的脱贫攻坚令人印象深刻。石丽平代表在“代表通道”上自豪地讲到,贵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产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族文化蓬勃发展,迈上了小康之路!
最主要的是,每个代表在与时代共成长。
“我来自赤水河边的一个民族村寨,我是在场年龄最小的一个。我年龄虽小,但我经历了赤水的脱贫攻坚,是新一代的受益者。我从事竹编工艺10年,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我也用我的技艺带动了周边20多位乡亲脱贫致富……”
这是2018年,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走首次“代表通道”时的场景。当年的她惴惴不安、有些腼腆和害羞。5年后,当总台央视记者朱慧容在“代表通道”旁再见到她时,她已变得干练和从容。她从事竹编工艺15年,从一个学徒成长为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的传承人,用技艺带动了周边越来越多的乡亲脱贫致富,竹编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
“代表通道”虽然不长,只有20多米。但正是这20多米,让世界有了了解全国人大代表的机会,有了见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的窗口。正因为有了凝聚一言一策的决心,才有了一点一滴的推动,才汇聚出14亿多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
“如果大数据要为传统产业赋能助力,首先是要为基层的劳动者服务,让他们获益。只有他们真正从大数据的旁观者转变为使用者、受益者后,生产效率才会得到提高,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就指日可待。”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罗鹏站在“代表通道”上,发出“大数据要为传统产业基层劳动者服务”的呼声。
“我是全国人大代表石丽平,我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100个易地扶贫工坊,带动了妇女就业。她们通过一针一线,绣出了6000多万元,带动了4000多户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实现了搬得出、有就业,逐渐能致富。在贵州,松桃苗绣带动了50多万妇女就业。”2020年的“代表通道”上,石丽平字字铿锵,向全国人民讲述指尖技艺转化为脱贫力量的精彩故事。
“对生命的救治,每提速一秒就是一个胜利。连绵山地的贵州,彻底撕掉了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贵州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村村通硬化路,也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远程医疗系统的全覆盖,山地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也不断完善,力保山里的老百姓不仅能看得上病,还能看得好病。”2021年,全国人大代表查艳在“代表通道”上,通过一个救治被毒蛇咬伤的“中国天眼”专家的小故事,坚定自信地表露出“与死神较量,贵州也有FAST速度!”
…………
每个代表的声音都被认真倾听。5年来,“代表通道”来自基层一线代表的比例不断上升。2022年,通道上几乎全部代表都来自基层、一线。通道上,基层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讲述他们履职故事的同时,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姜涛就是来自一线的工人,他用亲身经历告诉世界,一名普通电焊工,将生命同国家的强大焊接在了一起,个人成长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代表履职同国家决策紧密相连。
“今年全部都是基层代表,你觉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有记者曾经向杨昌芹提出这个问题。
“证明国家要倾听民声民意,让更多的老百姓最真实的声音传递给国家和世界。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老百姓的话、老百姓的思想能够直接从最基层到最顶端,这是我理解的。”杨昌芹坚定地回答道。(周大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