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记者从2023年全省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获悉,2021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建立了防止因病返贫致贫机制,进一步强化预防为主、预警监测、引导合理诊疗、降低就医成本等综合保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致贫底线。目前,累计监测出医疗自付费用单次超过4000元或累计超过6700元的脱贫人口等特殊人员20.12万人次,医疗自付费用单次或累计超过10000元的普通参保群众51.81万人次,数据及时通过共享平台推送相关部门落实综合保障。
为助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2018年11月以来,各级医保部门紧紧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任务,会同卫健、乡村振兴(扶贫)、财政等部门建立参保对象精准识别机制,严格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和定额资助政策,实现动态应保尽保、应资尽资、应报尽报,如期高质量打赢医保脱贫攻坚战,贵州医保脱贫工作在全国作了3次典型经验交流发言。2019年以来,累计资助3435.69万人次、资助41.64亿元、报销329.93亿元。
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2021年,会同民政、财政、卫生健康、乡村振兴、银保监、税务等部门,出台了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延续、优化、调整现有帮扶政策,并分类做好192万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医疗保障工作。全省当期农村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监测对象、脱贫人口参保分别为10.79万人、182.94万人、46.65万人、777.61万人,报销分别为2.63亿元、28.3亿元、9.74亿元、60.77亿元。
下一步,全省各级医保部门将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动态应保尽保,稳步落实脱贫人口逐步退出医保倾斜政策,强化预警监测,持续巩固参保覆盖面,有效巩固医保脱贫成果。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