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城市 > 遵义

【奋进这五年·贵州更多彩】遵义:不忘初心续征程

多彩贵州,红色遵义。我们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挺进的时代起点,赴一场春天之约。

过去五年,是遵义历史上大事多、喜事多、难事多的五年,肩负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大重任,遵义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携手走过了这段极为不易、极不平凡、极其关键的历程。

五年奋楫笃行,800万遵义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用实干和奋斗在北大地上演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智慧,书写综合实力历史性跨越的精彩答卷,共同参与和见证遵义的“千年之变”。

城乡嬗变 今朝黔北更多姿

五年来,遵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遵义都市圈”建设方兴未艾,城乡“颜值”更高、底子更厚、活力更强、发展更均衡。

“自从遵义通了动车,我们外出做活儿就更方便了。”近日,在遵义高铁站,记者遇到了今年44岁的农民工侯安贵,他从董公寺街道新拱村出发,正要搭乘从遵义开往简阳的动车。

侯安贵告诉记者,他曾是贫困户,现在,靠外出打工和村里的土地租金、分红,自己每年可以存下10万元。“我的收入在村里不算多,这几年村里人开办腊肉厂、豆腐干厂、辣椒厂挣得才多。”说起生活变迁,侯安贵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五年来,遵义举全市之力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全面小康同步建成。2020年,遵义率先在全省完成全面脱贫的历史性任务,92.2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撕下千百年来绝对贫困的标签。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高于全国、全省,经济总量是2016年的1.7倍。

渝贵铁路开通运营,茅台机场建成通航,遵义人逢山修路、遇水搭桥,接连步入“高铁时代”,开启“双机场”模式,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万公里、居全省第一,让外界和遵义、城市和乡村路相通、人相亲、心相连。

2021年,遵义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入列中国大陆地区城市百强榜单,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4%和9.9%,总量分别是2016年的1.5倍和1.6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到56.7%,5G网络实现乡乡通,遵义市在全省2020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位列第一。

在遵义,城有城味、乡有乡愁。

跨越发展 开放自信产业兴

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实力增强、公共服务水准提升、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各个发展动力因素被激活,不断释放遵义的发展潜能,促进遵义经济社会振翅腾飞。

“打工何必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五年间,正安吉他从“有”到“优”,成为世界最大吉他生产基地,实现年产销吉他600万把、产值近60亿元,吸引在外产业工人“飞鸟还巢”。2017年,正安入选全国第二批返乡创业国家级试点,其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真自治县紧紧围绕“四新一高”,立足“菜县菇乡”定位,从产业定位、基础配套、主体培育、产销对接、要素保障等方面打造食用菌产业链,带动全县6000余户群众从事食用菌种植,3万余人增收致富。

“2021年,园区实际开展外贸业务企业达20家。”遵义综合保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保税区封关运行以来,累计完成进出口总值人民币56.5亿元。

五年来,遵义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发展、物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工业经济持续领跑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56%;重点龙头企业数、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全省第一;5A级旅游景区实现“零突破”,游客接待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5%,202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总量的17.2%。

遵义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发展动能不断增强,面对未来的姿态更加主动、更加自信。

坚守创新 红绿辉映气象新

红色是遵义人的底色。五年来,遵义坚持红色传承、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对外形象大幅提升,“红色圣地·醉美遵义”声名远扬。

2019年以来,遵义市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围绕“1+1+5+2”标志性建设项目,长征国家文化公园贵州重点建设区遵义片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年间,遵义成功创建并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大发、“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从七旬老人到90后青年,一批先进典型人物接连涌现,一次次点亮遵义的精神坐标。

作为长江经济带上重要节点城市,遵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书写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篇章。

在凤冈县茶海之心景区,碧浪涌动,茶农繁忙。“今年我们预计将收购茶青138万余斤、实现产值6000万元。”魅力黔茶森林康养试点基地负责人金祥生说。如今,凤冈县建成生态茶园50万亩,茶叶出口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金叶子”养大了产业链,养活了20余万凤冈人。

桐梓、习水、赤水等地依托良好的自然气候环境和毗邻川渝的区域优势,大力发展乡村避暑旅游业,每年吸引数十万游客“遵义生活、重庆工作”,“候鸟式经济”“后备箱经济”等成为当地群众致富的契机。

五年间,凤冈县被授予“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赤水市获得第四批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余庆县获批“全国绿色食品(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一张张绿色名片,点缀在黔山秀水间,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的道路。

深化改革 不忘初心续征程

“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让老百姓过好日子上”——五年栉风沐雨,只为拳拳初心。遵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富足和美好,城市创新活力加快释放。

“以前办业务要往返跑,费时又费力。这次办理取水许可新办审批事项,不仅可以网上办,还能上门办,真是把‘为人民服务’落到了实处。”4月6日,正安县梅华水产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点赞县政务大厅的上门服务。

近年来,遵义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建设,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一次次“天涯”变“咫尺”,群众跑腿更少、办事效率更高、服务更周到。

五年间,遵义实施教育均衡发展项目3500余个,建成公租房1.22万套、棚改安置房17.5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67万户,累计改造农村危房40.37万户,建成公共停车位2.38万个、雨污分流管网577公里,累计建成市民公园113个,三级以上医院增至17家。

五年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政策等重大改革任务开花结果,助力遵义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如今,国发〔2022〕2号文件的出台,为贵州绘制了“四区一高地”新的战略蓝图,为遵义未来发展增添了无限希望和动力。

大鹏培风,万里可期。以五年为约,遵义必将谱下更加波澜壮阔的时代篇章。

来源:遵义日报

记者:刘伊霜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遵义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