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务川自治县对全县16个乡镇(街道)开展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共完成采样274053人,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一次次快速检测、一张张检测报告的背后,离不开检测人员们一丝不苟、昼夜作战。每次疫情来临,核酸检测人员总是第一时间挺进一线奋战,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
“检测试剂准备好。”“样本就要送过来了,准备做好接收。”在务川县体育场的移动方舱检测现场,来自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的禄婷婷博士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她一边协调着现场的检测组队员,一边说:“今天,我主要是负责外围协调,人员的安排、样本的接收、医疗物资的保障等,确保样本第一时间接收,第一时间检测。”
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支援抗疫。去年,遵义、铜仁疫情发生时,禄婷婷出征一线。3月12日下午正在休息,接到单位通知要赶赴务川,她二话没说,立即收拾行李赶到医院集合。
“当天晚上8点左右出发赶往务川,到达时已是凌晨,马上就开始做相关的准备工作,一直忙到了凌晨四五点。”禄婷婷说。与看不见的病毒作战,必须一丝不苟,严格规范操作,既要追求检测速度,又要确保检测质量,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来了好几天,家人也很担心,每天都会打电话来叮嘱她做好防护、注意身体。
这次支援务川抗疫,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共来了61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王新俊也是其中之一。3月12日下午6点左右,他还在和儿子逛公园,突然接到医院通知,便马上带着孩子回家,收拾好行李赶到医院集合,连家里做好的晚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赴务川。
进入实验室,他们就是战士,是离病毒最近的人。
“3月16日下午2点左右进入移动方舱实验室,一直忙到了晚上11点左右才出来,连续工作9个小时,与队员们一共检测了约5000管。”王新俊说。他们一进舱后,一般会持续工作七八个小时。由于穿戴防护服,不能喝水更不能上厕所,再加上最近天气稍热,方舱里空间狭小,昨天晚上出来脱下防护服的时候,已经被汗水湿透了,虽然很辛苦,但是为了以最快速度打赢疫情歼灭战,这些都是值得的。
王新俊也是个“老战士”了,去年,他也到遵义、安顺支援抗击疫情。“每次参加核酸检测工作,都是一如既往地保持严谨、规范、细心。样本处理、核酸提取、产物分析、发放报告,每个步骤都是一丝不苟。”王新俊告诉记者,他会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希望这次疫情能早点结束,回家陪儿子继续逛公园,希望务川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贵州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 余俊飞)
来源:贵州省卫生健康宣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