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检测验收、入库拣选、清洗、切筛、炮制、干燥、包装、质检……10月7日,在铜仁市碧江区的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经过标准规范的生产工序后,黄芪、薏苡仁、太子参、丹参、茯苓皮等中药饮片整装出厂。每天,这里平均有五六十味中药材要加工,超10吨中药饮片要发至省外市场。
2013年,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由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省中医院共同投资设立的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打造苏黔两省对口帮扶首批中医药战略合作重点项目。通过项目共建、技术共享、产品共销实现贵州中药资源大省与江苏中医大省“联姻”共赢。
如今,同德药业积极推进中药产业化,大力发展加工制造,聚焦道地中药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发展,成为集中药材种植及推广、中药饮片加工及销售、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中药材贸易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综合型企业,并迅速成长为全国前列、省内首家产值超5亿元的道地中药饮片加工企业。自投产以来,公司已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81亿元,纳税6200万元。
“公司产品经营以中药饮片为主体、大健康产品和中药材贸易为两翼,中药饮片年产能达6000吨,拥有中药饮片品种138个、品规207个。今年我们的销售目标是5亿元,力争完成5.5亿元。”贵州同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林翰林介绍。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约3.72亿元,占销售总目标的75%,同比增长43%。
俏销的市场源自产品的高质量标准。该公司始终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秉承“基源明确,道地产区,产地稳定,质量可控”的质量方针,从源头开始对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控,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从种植基地建设、中药饮片生产到医疗机构使用的无缝链接,有效保障中药饮片的产品质量、临床用药安全和疗效。
中秋时节,松桃自治县正大镇黄精基地里,一株株黄精孕育丰收,这是公司的道地中药材原料。不仅铜仁的吴茱萸、何首乌、黄精,还有毕节的天麻,以及黔东南的太子参,遵义杜仲、九香虫,黔南灵芝……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同德药业在省内9个市州共建道地药材基地24个,面积达8万亩。不仅如此,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103个道地药材产地,涉及道地药材品种超100个,面积达22万亩,保障中药材“道地味儿”的同时,全力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将在数字化溯源系统下功夫,为每一味道地中药材建立‘电子身份证’,将药材育种苗、种植管理、检验检测、生产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条信息化、标准化,让消费者用上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放心产品。”林翰林介绍。
十年磨练,在生产炮制链条不断发力。公司坚持品质与科技创新为立足之本,与南京中医药大学、贵州大学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开展了长期的产学研研究,成立了道地药材研究中心、中药炮制工程研究中心。每年将在科技创新上投入不低于营业收入的3%,全面提升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夯实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赋能,打开产业经济增长新赛道,充分利用江苏省中医院的临床科研能力、经典名方、院内制剂,开发了以贵州“土特产”黄精、薏苡仁为基础原料的黄精茶、七黑蜜丸等“上工同德”药食同源健康食品,打造“上工同德”品牌,延伸中药沐足汤、中药药枕等中药保健用品,大力推进“中医药+”融合发展。
2022年,同德药业承担了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林下生态种植黄精等中药材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贵州省科技重大专项“白及产地一体化加工技术研究与大健康产品研发”等科技项目。
近年来,同德药业聚焦产品质量、用药安全、产品疗效及稳定性,共建道地药材基地、提升药材质量、创新炮制工艺、拓宽销售市场,助推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凭借一片小小的道地药材,引领打造我国道地中药饮片标杆企业。
同德药业先后被评为全国优质道地中药材十佳规范化种植基地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绿色工厂、首批“定制药园”基地授牌企业、贵州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上工同德”黄精系列产品被评为铜仁“梵净山珍·健康养生”绿色农产品品牌等。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