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五治”,建设和美乡村。一段时间以来,贵安新区以“五治”为抓手,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贵安农村悄然发生变化。
仲春时节的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红梅花开,暗香沁人。村寨的每一户小院、每一条小巷都干净整洁。村口的垃圾治理宣传栏上,张贴着《平寨村2月份垃圾分类评比公示表》,新寨组村民王平、陈明顺、陈尚福,磨界组村民韦兴等人,因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及垃圾分类投放措施得力上了红榜。
小小垃圾如何处理,折射的是村民的文明素质。为深入推进“治垃圾”工作,今年,马场镇将对洋塘、平寨、场边等村寨的9个垃圾收集收运点进行提升,并将实现全年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0%的任务。
实现垃圾外运减量,各地都下足了功夫。在高峰镇,当地经过反复宣传和入户指导,村民一改过去煤渣灰土、厨余垃圾等往垃圾箱一倒了之的旧习,养成了煤渣灰土填坑还土铺路、瓜果皮和黄菜叶等“湿垃圾”喂食家禽家畜的新风。
乡村“塑形”,除了“治垃圾”,还需协力推进“治房”“治厕”“治水”“治风”。
3月花开,湖潮乡车田村驻村第一书记郝磊通过朋友圈发出邀请:“赏花戏水,车田给您不一样的女神节!”作为乡村旅游重点村的车田村,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治房”“治厕”“治水”工程,让村子越变越美,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之路也越走越宽。今年,在“治房”方面,车田村探索农户闲置房屋使用权依法流转改建民宿,目前盘活5处闲置宅基地、5栋农房,将分别用于发展民宿和餐饮,促进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
借鉴车田村的成功模式,高峰镇黄猫村、党武街道党武村等地,也正在大力推进房、厕、水同治,夯实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在黄猫村,水泥空心砖砌的围墙被简洁围栏取代,无人居住的残破老房变成小菜园……当地已投400余万元,对农房实施风貌改造。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为铸好文明乡风之“魂”,贵安新区各地深入开展农村“治风”工作。春节期间,湖潮乡各村(居、社区)相继开展了24场“我们的节日·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将“治风”宣传融入写春联、包饺子、打糍粑等活动;在马场镇,截至2月28日,全镇77起丧事、90起婚事均严格按照“治风”要求办理;在党武街道,当地指导18个村完成了《村规民约》的修订、上墙,并把移风易俗相关事宜写入《村规民约》,形成常态化监督引导。街道工作人员还通过事前报备、上门宣传、事中监管、事后上墙的方式,对事主进行“一条龙”服务,将宣传与监管进行结合,规范辖区酒席办理。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
■相关新闻
马场镇部署今年农村“五治”工作
3月3日,贵安新区马场镇举行农村“五治”工作会,对相关工作进行调度安排,切实推动农村“五治”工作取得实效。
今年以来,马场镇把农村“五治”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治房”方面,今年拟完成50户宜居农房建设,现已完成摸底调查、工作清单等工作,且设计单位已入场;拟改造3户危房,目前已完成前期入户摸底和村级公示工作;拟完成424栋隐患自建房整治,目前已完成205栋,剩余219栋预计6月底完成;拟完成450宗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目前第三方公司正在各村开展入户摸底登记工作。
“治水”方面,三台村、普贡村供水管网改造已完成现场踏勘和初步设计方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共涉及9个村,现已完成现场踏勘,正在编制可研和决策评估报告。
“治垃圾”方面,今年计划提升改善9个村寨收集收运点,涉及洋塘村、平寨村、场边村,目前已完成选址工作;拟实现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0%,目前正在对接第三方开发微信小程序软件,用于可回收物的回收和统计工作,确保数据真实精准;常态化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切实提升村民“治垃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治厕”方面,今年治厕提升改造任务数为221户,目前首厕改造已启动;滥坝村、新寨村村级公厕建设工作完成选址等工作;拟整改问题厕所315户,将启动招投标程序。
“治风”方面,今年以来,各村共办理丧事77起、婚事90起,均严格按照“治风”要求进行办理。
该镇要求,要着眼全局抓好“五治”工作,系统谋划,做好分工,围绕征求群众意见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资金清单“四张清单”,逐个项目抓好落实。要周密细致找准“五治”工作的突破口,认真总结提炼工作经验、亮点以及做法,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示范点,并加大典型经验推广力度,以点带面将“盆景”变“风景”。要严格考核督导,总结去年工作中的不足,健全考核机制,一月一考核,一月一通报,推动农村“五治”工作取得实效。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