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安新区党武街道大坝井社区群众有序排队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医护人员为贵安新区党武街道大坝井社区群众进行核酸检测采样。
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医务人员正在标记样本条码。
凌晨3点起床,各小组迅速集结;4点,物资、人员各项准备到位;5点,防疫人员开始“扫楼”……天还没亮,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马场镇等地,居民分批有序来到核酸采样点,开始当天的核酸检测采样。
在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关键节点,贵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全面落实落细省、市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坚决有力推动疫情防控工作,以快制快,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聚焦重点区域开展科学精准防控,全力以赴提高核酸检测质量效率,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采样:秩序更好、速度更快
在本轮核酸检测工作中,马场镇设置了92个核酸检测点共192个采样台,马场镇松林村村委会办公地就是其中一个检测点。
“凌晨4点左右,村‘两委’人员、驻村干部和志愿者就着手做准备工作。”松林村乡村振兴驻村第一书记黄修京说,10余人分工协作,搭帐篷、摆放采样台、搬物资、前往酒店接医务人员等工作有序进行。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志愿者带着医务人员上门服务。一个小时左右,村里310余人全部完成核酸检测采样。
“相比前几轮,现在的核酸检测采样更加有序,速度更快。”黄修京说,以往村民排队做核酸,时有扎堆聊天现象,如今大多数村民都自觉按要求有序排队等待。第一次做核酸时,部分村民喉咙不适,在采样时干呕、咳嗽,如今这种现象也极少出现。此外,第一次做抗原检测时,大多数村民都不会做。几名村干部通过视频学习后,对志愿者进行培训,然后再由大家走村入户为村民做抗原检测。如今,村民都学会了自己做抗原检测。
目前,党武街道办事处辖区的大坝井安置点仍处于临时静态管理状态。该安置点有住户900余户2500余人,同时,周边工地还居住着400余名工人。为提高检测效率,该安置点设置了5个核酸检测点共10个采样台。
“我们以楼栋为单元建立微信群,提前宣传动员,当地群众都非常配合。”党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李柯说,9月15日凌晨零点5分,安置点第五轮核酸检测开始。为避免人员聚集,他们以楼栋为单位,通过大喇叭一户一户通知下楼,逐户进行核酸检测采样。凌晨3点左右,顺利完成近3000人的核酸检测采样工作。
“几轮下来,现在无论是前期准备,还是现场组织,工作人员都得心应手,比较流畅。同时,群众也都积极配合,不扎堆,不聚集,非常有序,效率更高了。”李柯说。
检测:“隐形战士”昼夜奋战
为以快制快“跑赢”病毒,贵安新区疫情防控现场处置指挥部多次部署,进一步提高核酸检测覆盖率,应检尽检、不落一户、不漏一人,尽快把潜在感染者全部“捞干净”。
9月15日下午5点,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PCR实验室外,不断有核酸检测样本送来。“还有16分钟出结果,盯紧看牢。”该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杨维安排好工作后,转身到样本接收台,核查标本登记情况。
“24小时都在收样,1个人的样本,我们也要应收尽收、快收快检。”杨维说,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医院的核酸检测数量激增,较常态化疫情防控时翻了四五倍。时间紧、任务重,检验科6名“大白”昼夜不停、轮番上阵。每两人一组进入实验室,一上岗就是六七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由于人手不够,“大白”出了实验室,透透气、吃个饭后,仍需要在实验室外开展样品接收、信息登记等工作。在连续10多天的“追阳”战斗中,检验科有两名医护人员累倒,但稍作休整后,他们又返回一线。
这段时间,贵州医科大学大学城医院不同科室不同部门的医务人员争分夺秒,昼夜奋战,只为阻断病毒的传播。
该医院医务科科长王乔荣两天两夜没合眼。打开他的手机,24小时的通话记录拉出长长的清单,通话的间隔短的只有几秒,长的也就几分钟。王乔荣说,疫情发生后,医院满负荷运转,兼顾新区部分核酸检测、抗原阳性采样、隔离酒店管理、居民基础疾病保障、120急救、新冠肺炎病例转运等工作,全院严阵以待、勠力同心,严把“时效关”,不断提升核酸检测的质量和效率。其中,医院负责的一所高校的全员核酸检测工作,经过多次优化组织,医护和高校配合越发默契,设置点位从先前的60多个减到30多个,但采样速度却更快了,1.7万人的全员核酸检测采样3小时内全部完成。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游红 张鹏/文 石照昌/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