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讯网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外链
您当前的位置:黔讯网首页 > 资讯 > 城市 > 安顺

城市“会呼吸” 生活更宜居——安顺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城市“会呼吸” 生活更宜居

——安顺市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孕育了安顺独具魅力的江河峡谷、峰丛石林、森林湖泊、溶洞天坑。然而,特殊地形地貌造成的雨季内涝、工程性缺水问题,也时时困扰着这座城市。

如何破题?答案是建设海绵城市,即城市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带来“会呼吸”的城市生活。

2022年5月,安顺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同年9月16日,安顺市政府印发的《安顺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到2024年建成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打造“喀斯特山地城市”洪涝治理、“生态化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南方工程性缺水地区”雨水资源利用三大示范。

消除内涝积水点

完善顶层设计,合理制定项目建设计划,渐次推进、有序实施……试点建设一年以来,安顺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不断扩大惠及民生的范围。

在安顺市民刘建明印象中,每年汛期来临,安顺东站出口附近道路一遇暴雨便会被淹,有时积水超过40厘米。但今年汛期,一场场暴雨降下,此处几乎没有积水。

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安顺市西秀区高级中学。该校地势低洼平坦,暴雨来临时,积水最深处超过40厘米。今年,学校也经受住了暴雨“检验”。

积水消失背后,是安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全力消除内涝积水点的努力。据了解,安顺市有关部门梳理出10余个内涝积水点,针对这些内涝点实施“一点一策”治理。目前,一个个积水点正在消失。同时,安顺以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提升排水管网能力、提升城市调蓄空间、提升城市防洪应急能力为重点,力争到2024年,80%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年一遇内涝防治标准,全面消除历史内涝积水点,城市防洪标准达到设防要求。

雨水变“废”为宝

城市不仅要告别雨季“看海”,更应学会将雨水变“废”为宝。

安顺年平均降雨量可达1360毫米,却因特殊地貌无法留住更多雨水,也无法修建大型水利设施,形成工程性缺水难题。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安顺全力打造“南方工程性缺水地区”雨水资源利用示范,计划到2025年,安顺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每年25万立方米。

“如今我们将雨水用于绿化、保洁,一年节省水费上万元。”西秀区万锦华府小区物业工作人员说。该小区是一个新建小区。小区尚在规划时,就植入“海绵”理念。建设过程中,小区修建调蓄池收集雨水,并建设雨水利用系统。

如今,对安顺新建小区而言,“海绵”设施已成标准配置,新建小区在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行各阶段,需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

老旧小区则竭尽全力建更多蓄水设施。平坝区国土局宿舍为老旧小区。小区改造时,将原有的一个小水塘改造成雨水调蓄设施,雨水收集规模达54.08立方米。

除了小区建调蓄设施外,安顺城区虹山湖、杨湖等湖泊被利用起来,经改造后变成调蓄设施。如今,安顺经开区城市绿化浇洒用的是杨湖的湖水;虹山湖的水则对下游贯城河进行生态补水,提升安顺“母亲河”颜值。

因地制宜实施改造

10月26日,走进已完成海绵化改造的西秀区环湖西路,只见道路绿化带变成下沉式绿地,“颜值”颇高。据工作人员介绍,雨水降下时将进入绿地,然后被缓缓吸收,最终进入底部盲管。此举不仅让雨水能得到充分利用,还能降低浇洒成本。

虹山湖附近原有的一个洼塘,目前已被打造成“潮汐湖”花园。该花园既能满足儿童戏水需求,又实现雨水收集调蓄的生态功能。

像这样“生态化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体现在多处。在海绵化改造过程中,安顺有关部门以问题为导向,以低成本方式,因地制宜制定海绵化改造策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海绵道路、海绵学校、海绵小区、海绵公园……一个个海绵项目正大力推进。海绵建设,群众正乐享“海绵,让生活更幸福。”(记者 周强 何晓璇)

【举报】 来源:贵州日报  责任编辑: 三石天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外链
外链

举报邮箱:qianxun162@163.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51958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