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讯 最近,在遵义农村,传统的花轿迎亲婚俗在一些地方悄然兴起。花轿迎亲,有诸多礼仪:新娘出门为何要跨过有钱币的筛子?新郎开门迎新娘上轿到男方家后,又是谁为她开门下轿?“回车马”又有哪些讲究?2月1日,记者在遵义务川采访了该习俗全过程。
回车马。
看过电影《红高梁》的人,一定记得影片中壮汉们抬着花轿故意颠簸的镜头。花轿迎亲婚俗,已沿习多年,在古代,甚至有“官轿让花轿”之说。
“在我们记忆中,最近的花轿迎亲,在八、九十年代。”在遵义市务川自治县黄都镇,一位年过五旬的村民说,九十年代中后期,花轿慢慢消失,距离近的,步行迎亲;距离远的,货车取代。最近10年,随着轿车逐渐普及,车队迎亲又成为新的时尚。
“但在最近一段时间,好几起迎亲都是抬轿子,在当地成为新风尚。”村民们说。2月1日,当地张姓新郎就以花轿迎娶杨姓新娘。
抬轿子出发。
务川是仡佬族苗话聚居地,规矩颇多。但花轿从男方出门时,并无太多讲究,只需在轿门上方贴好“清河氏家封”(清河为张姓郡望,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也指姓氏)的轿封,两名男童一前一后打旗,8名壮年轮番抬着空轿子到女方。其余迎亲队伍,则抬花烛、礼物等。
迎新娘途中。
轿子到女方家门后,轿封换成“弘农氏家封”(弘农为杨姓郡望),准备迎接新郎,此时需一一完成各项礼仪:新娘离开女方堂屋,先要跨过一个中央点盏灯、放有5枚钱币的筛子,意为告诉东南西北中五方神位,姑娘已离开娘家。在上轿门时,新郎为新娘开门,新娘入内。
新娘上轿。
但此时,轿门并不关上,先由女方家人抬离数百米后再关上门,交由男方轿夫抬走,“关上轿子门,就是两姓人”。途中,抬轿之人会故意颠簸轿子,女方送亲之人则站在轿子两旁稳住以作保护,免去姑娘颠簸劳累。
轿子到达男方后,并不直接进屋,而是要在院坝或空地里“回车马”,男方抬轿之人抬着轿子顺时间转3圈,还要有懂得传统礼仪的长者在此设下香案,摆上香、烛、纸钱、“利市钱”(红包)、刀头(半边猪头或带皮猪肉)、豆腐等,并念吉利话语。
回车马。
“回车马”仪式之后,轿子抬至男方家门,同样要放筛子、钱币,等待新娘下轿。男方则安排“带客”(当地会安排有子嗣、福气好的女性)将新娘迎至新房。至此,花轿迎亲仪式完毕。
开门迎新娘。
掀盖头。
当地有关人士认为,花轿迎亲,既是年轻一代回归传统礼仪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轿车迎亲的攀比之风,有利于文明婚俗新风的弘扬,让婚礼这一人生重要时刻更有仪式感。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黄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