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网站地图2015年11月10日19:22:53 星期二

手机黔讯官方微信

广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文化

稳步复苏!春节假期46.25万人次在贵州“文博游”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应腾)要问“癸卯兔年最潮的年俗是啥?”少不了“博物馆里过大年”!

据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全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46.25万人次,同比增长48.45%。其中,贵州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2万余人次,同比增长44%,单日最高5228人次。

大年初三,观众在贵州省博物馆门口排队进馆

安排!

博物馆“春节气氛组”持续在线

“打开”博物馆的方式,还停留在“看展览”?春节期间在贵州逛博物馆,体验非遗、传统民俗,上文博课,做手工,浓浓的过年味!

以往倾向于传统民俗表达的贵州省博物馆,在春节前夕特意融入非遗美食元素,为观众设置进馆“打卡区”

春节期间,由贵州省博物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遵义市博物馆、贵州三线建设博物馆、贵州傩文化博物馆、杨粲墓博物馆、安顺文庙武庙等博物馆组成的“春节气氛组”,相继推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非遗手工体验、拓片制作体验、《大展宏兔图片联展》、“土司文化知多少”答题、送文化进社区、进乡村等“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活动。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推出各类让文物“活”起来的各种沉浸式体验活动,让更多观众感受博物馆里过大年的魅力。

观众“下馆子”囤文化年货

“我是第一次带孩子来博物馆过年,社教活动名额实在抢手!”带孩子参加贵州省博物馆瓦当拓片社教活动,感受中国屋檐之美的家长雷达告诉记者,通过体验,能增加孩子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对传统文化有更为生动的理解,在年味中感受文化,在感悟中增强文化自信。

春节期间,贵州省博物馆观众单日最高达5228人次

从接待人群区域划分来看,贵州本地观众与省外观众比例各占一半,来自四川、广东、广西的观众位居前三。此外,在参观人群构成比例中,“两大一小”的亲子参观组合仍是“主力军”,“85-00后”参观者占比超过60%。

走起!

46.25万人次组团“下馆子”

“太惊艳了!妈妈,快帮我和这个丝缕玉衣合个影!”

贵州省博物馆展出的国内唯一一件丝缕玉衣,被观众“围观打卡”;

观众近距离观看国内唯一的“丝缕玉衣”

“听说一只贵州兔子回家办展,走,去‘扬眉兔气’一把!”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展出的《兔想家——许峰作品展》,引观众摩肩接踵;

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非遗贺岁”主题活动(杨州 摄)

“在文庙这种沉浸式体验空间,看一场非遗展,真有穿越古代的错觉。”

在安顺文庙、武庙,蜡染展、木雕展、屯堡银饰展,少长咸集,刷屏“朋友圈”。

“第一次在博物馆看这么多面具,第一次玩‘傩’出图形游戏,看傩堂戏和傩堂技表演,在博物馆里过年,年味加浓加厚!”

贵州傩文化博物馆举行的系列文化活动,展示傩博异珍,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更创造着城市的新春记忆。

……

癸卯兔年春节,博物馆“活了”“新了”“更有意思了”,是观众最生动的点评。“看展前,认真做攻略;看展后,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推荐”,是观众交互分享,下“馆子”过年的一大特征。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潮”起来,各式各样的博物馆文创,不仅是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也满足着观众对内涵文化的需求,引发情感共鸣。

据贵州省博物馆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贵博文创收入同比增长113.3%。其中,兔年藏品红包、兔年系列公仔、《共饮一江水——夜郎与南越精品文物展》盖章本是热销产品。

“相比给孩子买玩具、电子产品,我更青睐于买博物馆文创。”家长张莉告诉记者,博物馆文创逐渐成为她“讲故事”的新媒介,“一个有传统纹样的杯子、胶带,一个印有藏品的兔年红包,都是给孩子讲故事的新方法。”

【黔讯网版权及免责申明】 来源:多彩贵州网  责任编辑: 黔小编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新闻
关键词: 贵州
广告
广告

合作联系邮箱:qianxun1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