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晓芳)1月6日,贵州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推进会列出了一张抢眼的效益表。
2019年,贵州省坝区土地流转率48%,比上年增长15.5个百分点。坝区农作物种植面积563万亩,以全省7.2%的耕地面积创造了全省15%的种植业产值,亩均产值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1倍。平均亩产值7500元以上,同比增长30%以上。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8%以上。坝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238万人,其中贫困人口56万人。
取得这些成绩显然是因为坝区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取得一定成效和突破,引领贵州省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成为农村产业革命中的“科技田、样板田、效益田”。
如何进一步加快推进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贵州省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再上新台阶?会议做了各地交流发言和总结。
今年确保全部坝区建成达标以上坝区,实现坝区平均亩产值达到8500元以上,坝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0%以上,推动农业实现“六个转变”,加快实现传统农业向农业现代化迈进。
下一步,要选好优势产业,加快土地流转,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完善现代设施,夯实产业基础。狠抓招商引资,壮大经营主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推进产销对接。注重科技支撑,强化资金、业态服务、农业保险等要素保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扣紧利益联结,保障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