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网讯 11月30日12时许,贵阳市文昌北路,一位九旬婆婆提着东西等22路公交车时,突觉一个趔趄扑倒在公交车道上,几个市民见状,立即上前将老人扶起,发现其脸部受伤,好心的市民想让老人打车,老人的一句话却让人唏嘘。
“老奶奶,我们帮你把东西拿回家,好不好?”“不用,不用,谢谢,谢谢!”……
一名扶着老人的女士,看到老人脸部受伤后,坚持要送老人回家,但被老人婉拒。
原来,老太太姓王,今年已90岁了,住在蔡家街,当日去三民东路附近订报纸回来时,考虑到小辈平时都忙,且店家也答应帮她送货,便顺买了点油和米回家。
在路上,善良的老人因觉得送货的杨女士提的东西太重了,便想帮她分担一点,帮着提了一桶油和一小袋米。结果走到三民东路附近的文昌北路公交车站时,她突然觉得头晕,随后一个趔趄,扑倒在公交车道上。
杨女士和几个市民见状,立即上前将老人扶起,发现其脸部已经受伤。
吓得不轻的杨女士说,当时她提了两袋米和一桶油还有洗衣粉等,见这么大岁数的老人提东西,她于心不忍,走到了前面,又回去接一下老人。结果在等公交车期间,老人试提东西的时,突然扑倒在地,把她吓得脸都白了。
“阿姨,干脆我们打个车嘛。”“不打,不打,坐22路车就到了。”
有人觉得,这种情况,老人就应该打的回家了,几个善心的市民甚至出钱给老人打车,但老人仍坚持要坐公交车,婉拒了大家的好意。
“我和老伴的工资还可以,并不缺钱,平时我也很少出来,家里也请了保姆,即使买个菜,都是保姆在买。”老人说,小辈们都还可以,有的是工程师,有的是医生,对她和老伴都很好。
“说老实话,主要是我们一辈子都苦惯了,舍不得花。”老太太的一席话,让在现场的人们感慨不已。
有的认为,老人的节约是一种美德,不过,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还是要量力而行,不能因小失大。
“真没必要,又不是没有钱,要是摔成重伤,不仅没节约到,还给小辈们添麻烦。”60岁的罗女士说,自己才60岁,就都很小心了,这么大年纪,还是要服老,不要太逞强。
因老人坚持要坐公交车回家,在22路车到来后,记者和众人一道,将老人送上了公交车,由杨女士则提着东西,护送老人回家。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源)
编辑:赵子滟
统筹:吴亚鹏
编审:干江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