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贵州省工信厅发布关于对《新能源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22-2030年)(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根据规划,贵州将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及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锂电池,积极布局钠离子电池,前沿储备燃料电池等新型电池技术,规划实现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产值5000亿元,2030年的目标则为1万亿元。其中,贵阳市、铜仁市和黔南州将承担新能源电池发展的重任。2025年,三地将分别实现1800、1000、1000亿元产值,并在2030年实现翻番。
具体到产业布局,贵州计划在2025年形成动力电池产能120 GWh,正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600万吨,负极材料及其上游原材料80万吨,隔膜15亿平,电解液及其上游原材料45万吨,电池回收规模40万吨以及配套的其他辅材等,力争实现规上工业产值达5000亿元以上。到2030年,贵州规划全面建成国际化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并使其成为全省支柱性产业之一,产业规模达万亿级。
记者: 卓越